隰縣石墨烯電地暖安裝:18137195000;隰縣電地暖安裝,隰縣石墨烯墻暖畫,隰縣石墨烯電熱地毯
隰縣名稱的由來與其地理位置和歷史沿革密切相關(guān),以下是對其由來的詳細解釋:
隰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、臨汾市西北邊緣,晉西呂梁山南麓。這里地處低洼,周邊河流匯集后流入黃河,因此形成了濕洼的地形特征。這種地形條件使得“隰”這個名稱與這片土地產(chǎn)生了聯(lián)系,因為“隰”在《說文解字》中解釋為“阪下濕也”,即低洼潮濕之地。
早期歷史:
商朝時期,這里屬于一個小部落。
西周分封諸侯時,這里屬于諸侯國的蒲國。
春秋時期,晉文公重耳被分封此地,稱之為蒲邑。
戰(zhàn)國時期,魏國改名為蒲陽。
漢朝時,在此置蒲子縣。
名稱變遷:
北魏孝文帝時,改名為長壽。
北周時,置龍泉郡。
隋朝時,改長壽縣為“隰川縣”,這是“隰”作為地名首次在此地出現(xiàn),并逐漸穩(wěn)定下來。
當時的隰縣,也稱“隰州”,轄隰州、永和、浮山、石樓、蒲縣五縣。
隰州之名歷經(jīng)唐宋元明清,最后在民國元年(1912年)5月,改隰州為隰縣。
“隰縣”的名稱源于其地形特征,即低洼潮濕之地。在《詩經(jīng)?國風》中有“山有榛,隰有苓”的描述,也印證了這一點。而《爾雅?釋地》中更是明確指出“下濕曰隰”,進一步說明了“隰”的含義。
綜上所述,隰縣名稱的由來與其地理位置和歷史沿革密切相關(guān)。其名稱源于地形特征,即低洼潮濕之地,并經(jīng)歷了從蒲邑、蒲陽、長壽、龍泉郡到隰川縣、隰州的變遷,最終在民國時期定名為隰縣。